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佩奇文学 www.pqwx.net,最快更新打工妹杨兰的爱情故事最新章节!

    随着一段剧中旋律响起,在座的都自觉地停止了叫唤和交谈,祠堂安静了许多。一位中年庄稼汉打扮的班头来到戏台中央做开场白,介绍了他这个“三角班”和今天要演的戏《五女拜寿》和《玉钗记》。

    我老爸和妈妈都是“三角班”迷,年轻时曾是我们村“三角班”的男女主角,我爸妈就是因为同在“三角班”演男女主角而相爱,但一九六八年我爸去了参军,拉二胡的老乐手病逝,板胡乐手老胡被选拔到县“三角班”剧团,村里的“三角班”就没办成,我妈妈等了我爸爸三年,直等到我爸爸退伍回老家,就嫁给了我爸爸。虽然村里的“三角班”一直没有办成,但我孩童时候常常看见爸爸妈妈会唱《五女拜寿》、《包公斩陈世美》选段,可惜我没有继承爸妈演戏的天赋,一大遗憾啊!不过我爸爸妈妈说月红有演戏的天赋,但是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务工潮开始涌动,留下来的村民越来越少,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看戏的劲头越来越小,所以月红这块玉没能琢磨出来。

    因为父母的原因我对“三角班”了解甚多。“三角班”是宜南这块古老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民孕育出的一坛老酒,喷发着醉人的醇香。清初,宜南县和几个邻县连年灾荒,民多流徙,一部分难民以卖艺为生,将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与灯采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开始脱离灯采表演,产生了一批单台戏和单台调。一开始“三角班”仅有一旦一丑,外加一个“坐堂”(锣鼓手),演唱单台戏和小戏。至康熙、乾隆年间,才增加了小生行当。清末民初,人员由三个增至七、八个,并增加了花脸老生行当,生旦净末丑齐全,伴奏乐器也增加了二胡、三弦、笛子、唢呐等。

    “三角班”土生土长,健康质朴,乡情浓郁。唱词和念白,大量运用民间俗语和歇后语,通俗易懂,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生活气息。演唱时以纯正的宜南话为语言标准,分男女分腔都用本噪,特别要求吐字的清晰与运腔的圆润。总体唱腔可分为戏曲正调、戏曲杂调和民歌小调三类。

    其表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尤其小生小丑的扇子功、小丑的矮子步、小旦的手巾功,都从生活中提炼出来,既有淳朴的民间艺术韵味,又有个性鲜明的表演特色。如小丑的矮子步,动作幽默有趣,形象逼真,而且变化很多,有“猴拳步”、“蛤蟆跳”、“涉水步”、“鸡公啄米”、“猴子跳圈”、“懒猫抓痒”等。又如小旦的手中功,运用大手帕,配合手眼身法步,或揉.搓、或抛甩、或掩面、或飞转,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情绪。再如小生(小丑)的扇子功,既有单手打,又能双手双肩打,有时绕指而转,有时空中抛耍,左右开合,上下翻飞,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三角班”许多表演动作和舞蹈,如小旦的梳妆挑帘、床前驱蚊、绣花纳底、缝补浆洗、摘茶采桑、开(关)门、云手、鹞子翻身等身段表演,小丑的挑担推磨、赶牛锄地、撑船推车等身段表演均十分细致逼真。

    “三角班”讲究唱做并举。手势、眼神、身段、步法配合协调。旦角的基本步法有“云步”、“碎步”、“踮步”、“跪步”、“蹉步”、“小碎步”等;生角有“方步”、“蹉步”、“跪步”、“快蹉步”等;丑角有“矮步”、“跳步”等。丑角除矮子功外,有时还表演板凳功以及“虎跳”、“前仆”等各种滚翻动作。生、旦有时也要表演“抢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