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佩奇文学 www.pqwx.net,最快更新四合院里的老中医最新章节!

    第153章  问道(下)

    董师给李胜利点出了中成药的用法,就算是他这次来问道的最大收获。

    有方可依的中成药,完全可以成为提取物合成药的基础和临床参照。

    经过董师的提点之后,李胜利心里的脉络也渐渐清晰,搜罗有效的中成药方跟炮制方法,就可以纳入计划之中了。

    献方、献药,会一直持续下去,贡献的数量也是极为恐怖的。

    每个县城、单位,献方任务都是以‘万’为计数单位的。

    民间献方保守估计几千万,就是万里挑一,就是数千可用药方在手,弄个百八十种中成药,应该不是什么难题。

    想着想着,李胜利不由的想的有些深了,怎么利用献方,对他而言比学习中医更重要。

    医书是法,药方、秘技是术,两者合一才是中医。

    见李胜利当面陷入长考,董师示意跟在他身后的韩金虎噤声,保持好了安静的环境。

    董师自己则是轻抬脚步进屋,一会儿功夫,就端出了两杯茶,一杯递给了韩金虎,另一杯则是拿在了手里。

    ‘吸溜’

    水是开水,茶是好茶,许久没有喝过茶的韩金虎,不经意间就发出了声响。

    听到声音的董师眉头一皱,有些不客气的指了指院里的角落。

    韩金虎也识趣,端着茶杯就跑到角落里,吸溜溜的喝起董师的好茶。

    正经医脉出身的,差不多都是文化人,无他,中医涉猎太广。

    学会中医诊脉治病,其实不难,一本医宗金鉴,一个差不多的引路导师,学个几年做个赤脚医生,还是够格的。

    后世李胜利也听过许多自学医书,成为十里八乡神医的高手。

    这些个例加在一起,数量也是不少,所以中医也不是专供天才的学科。

    但是,想要深入系统的学习理解中医,就不是一件简单事了。

    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五运六气、病因病机,这些理论哪一门都够人一生精研了。

    没点传统文化基础,一个阴阳五行,就能让大多数能治病的中医挠头。

    董师的师父史老,也不算是自学入门,年少的时候一样有引路的亲戚,其家学渊源,作为跟师学徒的董师,自然受益匪浅。

    在董师的眼里,李胜利这是陷入了佛家的顿悟之中,是有大智慧的。

    如果董师知道,现在他心里想的是如何剽取以前、以后十几年献方、献药的精粹。

    只怕手里的一杯热茶,就会直接砸在李胜利的脸上。

    想要剽取献方、献药的精粹,弄不好就要参与风雨,想到这茬,李胜利的思路也就断了。

    一看周围环境,知道自己走神了,李胜利赶忙看向身边的董师。

    “董师,对不起,我刚刚走神了。”

    鞠了一躬表示歉意,李胜利将手伸进衣兜掐了自己一把,当面走神确实有些失礼了。

    “无妨,有收获才是最紧要的,喝茶……”

    侧身避过李胜利的一躬,京城四大名医因为当年办学的原因,可以说是同气连枝。

    柳家虽说不属于四大名医,但也与四大名医渊源颇深,不次于任何一家。

    作为传承人的李胜利,如果头上还有柳门医家,地位不会太高,但作为柳家的独苗苗,他的地位可就高了。

    一家医脉的掌门人,如果在董师这里受到怠慢,那史老就不好在四九城医界说话了。

    哪家有传承的医脉,也不会容忍这样的忤逆之徒。

    这跟社会地位没关系,而是涉及到了传承荣辱,就跟柳爷不让李胜利把摘匾挂在嘴边一样。

    “董师,我在洼里行医,想以四君子汤,以及加味的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入门内科。

    不知,此类药剂做成丸散是否当用?

    桂枝汤、蚂黄汤、银翘散之类,是否可行?”

    以嫂子张英的病情为敲门砖,敲开了董师的家门,李胜利自然不会问两句就走。

    见氛围不错,他就把洼里的情况稍微说了一下,并提出了他的以中成药施用为主的想法。

    中医虽说古老,但变革也是无处不在的,从六大派到八大派别就是变革的结果。

    伤寒派、千金派、局方派、温补派、攻邪派、温病派、汇通派、火神派,这八大派仔细分说,应该属于汤剂派,但其他五派,或被废弃或被兼并,也算是发展的需要。

    如果划分到地域派别那就更多了,以后自成一派,李胜利不敢这么吹。

    但提一提中医药的广谱性,他觉着还是可以的。

    “你已经算是入门了,只是中医无捷径,辨药识理一节,你还是要补上的。

    基础不牢,难以长久啊……

    先学歌诀后学经典,熟记药性之后,再去药柜辨药,若能走遍天下产地,那就再好不过了。

    补益类的丸散可以,毕竟早有先例,而且方便施用。

    解表类的药剂,只怕还得再斟酌,轻症解表本就求速求稳。

    缺了诊脉辨症一节,缺了增减加味,只怕难以一两剂见成效。

    丸散药性不足,如果引的外邪附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