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佩奇文学 www.pqwx.net,最快更新清穿之固伦公主最新章节!

    福克都的惊讶自然落在苏勒眼底,苏勒却不甚在意。要收服人心,自然要让人家看到自己的手段。下面人想某个缺,估计是格外困难的,就算是宜妃想给家里的兄弟搞点儿福利,也得顾及着皇上的看法,总不敢直说,所以这事儿就算要提,恐怕也得等的福克都二十六七,自己仍没挣出个前途的时候。苏勒却觉得那时候已经晚了,官场上讲究个资历,更别说再过几年正是集中开战捞功勋的时候。过了这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蓝翎侍卫和銮仪卫算是满洲子弟比较容易的进身渠道,六部的笔贴士也不错,但苏勒早就查到福克都武艺不错,文才欠奉,也就只能往这个方向使力了。如今福克都年轻俊朗,某个好身份,谈婚论嫁的时候也可以娶个好妻子,苏勒此时已经在进宫相看过的姑娘里头翻找了——最好是蒙八旗的,将来对自己也有助益。

    “我出宫不易,指不定下回什么时候能见,两位娘娘身子都好,家里不必挂怀。”苏勒先说了些场面话,“这回舅舅使人去江南淘换的东西,娘娘见了也是欢喜的,已然放入今年万寿节的礼单了,往后这种事儿也少不了。阿哥如今年岁渐长,皇上和娘娘都还年轻,日子还长着呢。若是舅舅有了前程,不能亲历亲为,也该有个心腹之人,能够委以重托的。”

    苏勒轻声说完这些,端起茶抿了一口,一旁的哈尔库连忙格外狗腿地给苏勒续茶。

    福克都点点头,感到苏勒话里有话,却又不敢明着问,只得道,“四——公子放心,奴才愿为皇上和娘娘效死。”想起苏勒已开始担心隔墙有耳,硬生生地换了称呼。

    苏勒见福克都格外上道,心里也算满意,面上却还做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关心起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她头号手下的教育问题,“阿玛很重视在旗子弟读书习武之事,我听额娘说,舅舅幼年即习骑射,甚有天分,却不爱读书。只不知如今如何?”

    福克都的确不喜欢读书,但他们家就没几个喜欢读书的。事实上,郭络罗氏世居沾河,沾河寨长常书是最早从龙追随清太祖、太宗两朝,郭络罗家可娶了不少爱新觉罗家的格格,可到了顺治和康熙年,郭络罗氏逐渐没落,再没什么有大出息的人了,主要还是因为不喜读书之故。

    其他大家族,各种满大学士一波连一波,康熙最器重的满臣里,马佳氏的图海、赫舍里氏的索额图与纳兰氏的明珠都是饱学之人,再次一等的伊尔根觉罗·伊桑阿、富察·阿兰泰也是学问顶尖的,明珠之子性德更是满洲学问第一,富察·米思翰的几个儿子马齐、马武、李荣保更是博闻强记闻名京城的,和这些牛人比起来,郭络罗氏的确不太够看的。

    可福克都很聪明,这时候公主问起来,自然不能显得自己不学无术,更何况他早就从哈尔库那里打听过了,四公主平素极爱读书,满蒙汉三文俱通,太皇太后和皇上都称赞过的。在这样一个过分上进的公主面前,如果暴露了自己平素一点点不上进,未来只怕也就没啥指望。福克都格外谨慎地回答:“奴才早年曾得翰林院学士常书大人指点,如今进京安顿,必常去请教。”

    “常书?”苏勒玩味着这个名字,苏勒喜欢读史,国史自然是重中之重。宫里没什么小说话本这种不正经的读物,只能拿史书当小说看。看看清史也能让她对宗室、朝局乃至大清与蒙古的关系多些了解。而其与宗室和郭络罗氏相关的,又是苏勒最感兴趣的部分。

    苏勒知道两个常书,其一是宜妃与她额娘二人曾祖,最早追随自己的高祖□□哈赤的重臣;其二是康熙的起居注官,苏勒最初在起居注里看到这个名字时,便因为与母家的祖先同名而记住了。此时福克都说的,该是这个人了。心里默默一算,不禁一笑,“常书自康熙十八年开始便做了起居注官,那舅舅岂非有六七年没好好读过书了?”

    福克都不禁脸红,他不过想用个学问大些的搪塞,谁知公主如此了得,竟瞬间揭了他的老底。好在福克都不是在说谎,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公子明鉴,奴才日后必加倍用功。”

    苏勒却对这个常书起了兴致,“常书是郭络罗家的?为人如何?学问如何?”又在想这个人怎么从没听额娘说过呢?

    福克都点头,“常书是达尔汉之孙,算是奴才族兄,自幼习清书、汉书,以工部笔贴士起任,学问自是极好,骑射却是不精。为人颇有些书生气,喜好收集书法名贴。”

    苏勒点点头,达尔汉之孙,和宜妃不在一支。早年常书、杨书兄弟共投太||祖,达尔汉是杨书之子,达尔汉的孙子,算是挺远的亲戚。不过这个达尔汉颇有圣眷,额娘是公主,老婆也是公主,搞不好从康熙这边看血缘关系还更近呢。这年头,远亲也是亲,好不容易郭络罗氏有个学问够的,苏勒当然想收为己用。当下吩咐道,“既是咱们家的,又颇有学问,舅舅不妨多多拜访。”

    福克都连忙称是。苏勒也颇为满意,算是此行多了一样意外收获。

    一堆闲话完了,苏勒开始吩咐此番出宫的正经事,“阿哥、格格早年多夭折,如今这等事虽已渐少,可有备方能无患。娘娘承圣上隆恩,又正当年,需要早做准备。太医院人医术虽精,然下药颇多掣肘,见效极慢。闻说如今京城有些西方过来的传教士,四处寻门路依靠,在我大清传教,通晓西方医术,对急症常有立竿见影之效。舅舅不妨多与此类人相交,使人将各国医学著作、药方及治病方法翻译成满、汉文字,各类药物在府上备下,找人学习、验证。将来若是真有需要,也好随取随用。若有国医,在京设医馆且名声颇佳的,也可着人留意。娘娘、阿哥所用成药可从中择优选取,我们用得好,直接向宫廷供奉成药也是使得的。此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